热门标签

太 5:7 怜恤人的人有福了(约翰·派博)

马太福音 5:7

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

 

我们今天要在很有限的时间里,讨论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我想通过以下四个问题来展开今天的信息:

一、人心如何能充满怜恤呢?或者说,怜恤是从哪里来的?

二、什么是怜恤?或者说,一个怜恤人的人是什么样的?

三、一个怜恤人的人应该一直施予怜恤吗?或者说,基督徒可以做律师去控告人有罪吗?

四、如果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那么为什么只有怜恤人的人在末日审判时能得到神的怜恤?

你可以看到,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实际问题。为了回答第一个问题,我们一起先来看一下本节经文的上下文。

 

一、人心如何能充满怜恤?

让我们一起回忆上周的讲道,《马太福音》5章3-5节“八福”中的前三福,那里描述有福之人如何倒空自己――第3节说他们是“虚心的人”(英文为“灵里贫穷之人”);第4节说他们为罪和自己可悲的景况哀恸;第5节说他们面对生活中的艰辛和困扰时,心存温柔、并不反抗。

这种蒙福的虚己,还包括紧接着的第6节所说的“饥渴慕义”。接下来是3个描述,“义”如何充满一颗渴慕的心:第7节说“怜恤”,第8节说“清心”,第9节说“使人合睦”。

因此,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怜恤来自这样的一颗心――首先感到灵里的匮乏,然后为罪懊悔,并且学会了谦卑等候主,在渴慕中呼求主来怜恤我们,以他的义来来满足我们。

神所赐的怜恤本身就是神的祝福。它就像一枚果实,在破碎的心、温柔的灵和渴慕上帝怜恤的魂中成熟。只有怜恤才能产生怜恤,我们对彼此的怜恤来自神对我们的怜恤。

要成为一个怜恤人的人,首先要成为一个破碎的人。怜恤人的力量来自你内心真实的感受――你为自己所做的一切深感亏欠,不得不寻求从神来的怜恤。因此,如果我们想成为怜恤人的人,我们就必须认识神和我们自己,使我们可以全心宣告:“我们所有的喜乐、美德,甚至我们生活中的痛苦都是上帝对我们的怜恤;他白白地怜恤我们,这本是我们所不配得的。”

 

二、什么是怜恤?

或者说,一个怜恤人的人是什么样的?有时候,如果我们从反面去思考问题,就会更容易明白。因此,我也试着发现“怜恤”的反面是什么。《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的描述给了我们一些帮助。首先,让我们看一下《马太福音》9章10-13节的经文。

耶稣在屋里坐席的时候,有好些税吏和罪人来,与耶稣和他的门徒一同坐席。法利赛人看见,就对耶稣的门徒说:“你们的先生为什么和税吏并罪人一同吃饭呢?”耶稣听见,就说:“康健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 经上说:‘我喜爱怜恤,不喜爱祭祀。’这句话的意思,你们且去揣摩,我来本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

 

怜恤和献祭的比较

在这个例子中,怜恤的反面是献祭。第13节说:“我喜爱怜恤,不喜爱祭祀。”这是引用《何西阿书》6章6节,主耶和华指责百姓的爱就像草上的甘露,甘露只在清晨时短暂停留,然后便迅速消散,百姓的爱也是如此,最后剩下的只不过是形同虚设的燔祭。

重点是,神要他子民的心活着。他要他们对他有爱慕之情、对彼此有怜恤之心,而不是例行公事地、刻板地履行宗教义务。

在《马太福音》第9章中,耶稣把罪人当作需要医生的病人和不幸者。即使他们是当时的税吏,非常富有,他们仍是有病的人,唯有耶稣有医治的妙方。可法利赛人看到的却是仪式上的问题,认为和罪人吃饭就会让人变得污秽。他们的生活只是机械地遵行着律法。这里潜伏着一个巨大的危险,但他们却看不见也感受不到。那永久的疾病现在可以得医治了,他们却被洁净礼的繁文缛节捆绑着。

所以,怜恤的反面是宗教的繁文缛节。

 

怜恤与滤出蠓虫之间的比较

让我们再来看一个这样的例子。《马太福音》23章23-24节:

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将薄荷、茴香、芹菜、献上十分之一,那律法上更重的事,就是公义、怜悯、信实、反倒不行了。这更重的是你们当行的,那也是不可不行的。你们这瞎眼领路的,蠓虫你们就滤出来,骆驼你们倒吞下去。

在主耶稣这些刺耳的话中,与怜恤相反的是什么呢?就是“滤出蠓虫来”。换句话说,与怜恤相对的是,你把全部的信仰热情都耗费在思考这类问题上――我是应该按照全部的收入来奉献呢,还是按照净收入奉献?还有,生日礼物要不要算在内?

当耶稣说“我喜爱怜恤,不喜爱祭祀”和“蠓虫你们就滤出来,骆驼你们倒吞下去”时,我们学到的功课是:怜恤之心的最大障碍和敌人,就是任凭我们的生活被繁文缛节占据。被繁文缛节捆绑,这就是对无怜恤之人的诅咒。

当耶稣说“更重的是你们当行的”,他是想说:“要谨慎,不要在琐事上消磨光阴、所思所想都是无关紧要的事。”神要我们保持警醒,免得我们欢欢喜喜地抱着电视机过日子,却从不去思考该如何怜恤别人这样的大事。

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此,如果你想要得到祝福,你就必须抵挡宗教和世俗琐事的捆绑,并将你的生命贡献给律法中更重要的事:公义、怜恤、信实。怜恤不是无关紧要的琐事,它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在“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中体现的怜恤。

在《路加福音》10章25-37节中有一个“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也是在讲什么是毫无怜恤。

有一个律法师,起来试探耶稣说:“夫子,我该作什么才可以承受永生。耶稣对他说:“律法上写的是什么,你念的是怎样呢?”他回答说:“你要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主你的神,又要爱邻舍如同自己。”耶稣说:“你回答的是,你这样行,就必得永生。”

那个人问耶稣说,一个人应该做什么,才能期待在审判的日子得到怜恤、承受永生。耶稣回答说:“那些尽心爱神、爱人如己的人,可以领受永生的怜恤。”换句话说,“怜恤邻舍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要在将来蒙永生的怜恤。”

所以,这个故事和我们今早的经文有紧密的联系:“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

当我们继续看下面的比喻时,这一点将变得更加明显。那个律法师问道:“谁是我的邻舍呢?”耶稣接着用第30-37节中“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回答他。

耶稣回答说:“有一个人从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落在强盗手中,他们剥去他的衣裳,把他打个半死,就丢下他走了。偶然有一个祭司,从这条路下来,看见他就从那边过去了。又有一个利未人,来到这地方,看见他,也照样从那边过去了。 惟有一个撒玛利亚人,行路来到那里,看见他就动了慈心。上前用油和酒倒在他的伤处,包裹好了,扶他骑上自己的牲口,带到店里去照应他。第二天拿出二钱银子来,交给店主说:‘你且照应他,此外所费用的,我回来必还你。’你想这三个人,那一个是落在强盗手中的邻舍呢。”

他说:“是怜悯他的。”

耶稣说:“你去照样行吧。”

 

在比喻中怜恤的四个特征

在这里,《圣经》为我们呈现出一张非常鲜明的画面,怜恤和无怜恤形成鲜明对比。在此故事中,怜恤有四个特征。

首先,怜恤人的人能看到不幸(第33节:“惟有一个撒玛利亚人,行路来到那里,看见他”)。

第二,他从心底深深地怜悯和同情一个不幸的人(第33节:“看见他就动了慈心”)。

第三,他用看得见的、实际的努力去减轻这个人的不幸(第33节:“上前用油和酒倒在他的伤处,包裹好了,扶他骑上自己的牲口,带到店里去照应他”)。

第四,即使那个不幸的人在宗教和种族上是自己的敌人,怜恤仍然出现(第33节:“惟有一个撒玛利亚人……”)。一个在扭曲的宗教传统下的混血犹太人,停下来帮助恨他的犹太人。

一双看顾不幸的眼睛,一颗同情的心,一份施以援手的努力,一种不计前嫌的态度――那就是怜恤。

 

在这个比喻中怜恤的反面

在这里,怜恤的反面是什么呢?

这个比喻和《马太福音》9章13节表达了同样的意思,这难道不令人深思吗?在那节经文中耶稣说:“‘我喜爱怜恤,不喜爱祭祀。’这句话的意思,你们且去揣摩。”在这个比喻中他说:“你去照样行吧。”在比喻中,祭司和利未人与《马太福音》9章13节中的“祭物”象征着同样的事物,即空洞的宗教形式主义。

这个故事是耶稣编的,那他为什么选择用祭司和利未人来举例说明什么是无怜恤呢?就像是以牧师和同工为例似的?这难道不是牧师、长老以及我们所有人发出的警告吗?我们往往太在意仪式化的宗教活动,对那些不幸的人,却眼不看顾,心无同情,也不想施以援手,好让他们靠着福音得解救。

 

怜恤是生命中最重大的事情之一

那么,现在回答我们的第二个问题。什么是怜恤?我们应该说怜恤是生命中最重大的事情之一 。在琐事缠累中变得冷漠是危险的,无论是世俗的琐事,如看太多的电视,还是把你的精力耗费在一些闲暇爱好或者宗教琐事上。什么是宗教琐事呢?可能是任何的宗教活动,从讲道到祷告、从教导到“什一”奉献――任何不能培养我们关注生命中其他重要事情(比如怜恤)的宗教活动都是宗教琐事。宗教活动是否美好在于我们是否能看到不幸、生出同情、给予帮助,甚至怜恤我们的仇敌。

我们问的第三个问题是——

 

三、一个怜恤人的人应该一直施予怜恤吗?

或者说,基督徒可以做律师控告人吗?

在这个充满罪恶的世界中,现实生活对那些想认真活出信仰的基督徒来说是很复杂的。

  • 如果一个基督徒拒绝容让孩子的无礼,而施以体罚,那他还是一个满有怜恤的基督徒吗
  • 一个老板奖励优秀员工,也惩罚消极怠工的人员,那他还是一个满有怜恤的基督徒吗?
  • 如果一名立法者制定法律条款,从严处罚酒后驾车者和虐童者,那他还是一个满有怜恤的基督徒吗?
  • 如果一个基督徒领袖遵照圣经对教会的治理原则,把公然犯罪且不悔改的会友逐出教会,那他还是一个满有怜恤的基督徒吗?

这四个问题关系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家庭领域、商业和经济领域、政府和执法领域以及教会领域。对于这些问题,我的答案是:在所有这些领域里,怜悯和公义并存。从古至今,这一直是上帝的旨意。

 

公正和怜恤并存于这个世代中

神有时要我们给予别人他们所当得的惩罚或奖赏(这就是所谓的公正),但是有时,神要我们以过于人所当得的报偿别人(这就是所谓的怜恤)。在坚持公义的时候,我们见证了神是一位公义的神;当我们心怀怜恤的时候,就见证了神是怜恤人的神。

  • 一个顺服《圣经》教导的家长通常会有智慧地遵循用杖管教孩子的教导(箴13:24,弗6:4);但很多时候,当一个孩子犯错后,家长没有惩罚他,为要教导他什么是怜恤,并把他带到基督的面前。
  • 一个遵循《圣经》教导的法官,会时时小心翼翼,根据罪犯作恶的程度公正地审判(罗13:4);但有时他也会为了更好的结局而从宽处理。
  • 一位相信《圣经》的老板通常会付给员工合理的工资,坚守正确的工作原则(帖后3:10)。但有时,他可能会支付一个人更多,超过他所当得的,甚至更进一步,他愿意怜恤那些生病、上了年纪、十分困苦或尚未成熟的员工。
  • 一名遵照圣经教导的执事,会在教会内要求会友为他们公然犯的罪付上代价,他会执行纪律,甚至把干犯纪律的人从团契中赶出去(林前5:1-13)。但是,他也会牢牢记得稗子和麦子的比喻,耐心地教导不完美的教会,直到世界的末了(太13:24-30)。

 

何时应公正,何时应怜恤?

那么,什么时候该公正、什么时候要怜恤呢?我的答案是:当你亲近耶稣的时候就会明白。《圣经》并没有针对所有情况的现成条规,这并不出乎我的意料。《圣经》乃是为要培育一种特定类型的人,而非给每个情况无休止地提供规条。

“八福”说“怜恤人的人有福了”,而非“在任何时候和情况下都知道该怎么施怜恤的人有福了。”即使在严厉地施行公正时,我们也要对人有怜恤之心。也就是说,我们必须:

  • 虚心
  • 为罪哀恸
  • 以温柔取代自我防御和自大
  • 渴慕做正确的事
  • 看到他人的不幸与悲痛
  • 同情他人的痛苦
  • 尽力向更多的人做最正确的事

所以,“一个有怜恤人的人必须始终怜恤吗”,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坚决的“不”。不,你将时常拥护公正的宣言,给予别人所当得的,见证神是公义的这一真理,然后尽力向更多的人做最正确的事。

我说是一个坚决的“不”,因为如果你是个怜恤人的人,那么即使你打孩子屁股、审判罪犯或解聘员工,你的方式也会变得不同,怜恤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家长可能会哭出来,律师也许会去看望罪犯和罪犯的家人,老板也可能会付让员工接受培训的费用,怜恤之心会展现出来。

我们问的第四个问题,也是最后一个问题是——

 

四、那么,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怎么解释?

如果得救是本乎、也因着信,那么为什么只有怜恤人的人在末日审判时能得到神的怜恤?

《马太福音》5章7节说:“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换言之,当我们在末世与神面对面时,得到神怜恤的人,是那些怜恤人的人。

这是说救恩是靠行为得来的吗?我们是否要靠我们的怜恤赢得神的怜恤呢?不,因为既是怜恤,就不能是挣来的。挣来的怜恤不是怜恤,而是一份工价。要确信,如果我们在审判那日得到任何益处,那将是 神完全的怜恤!

当神在审判之日查看你的怜恤记录,他不会问,你怜恤了多少。你也不会说:“看哪,我行了八小时的怜恤,我的工资在哪儿?”

相反,神会向你要病例。你将谦卑柔和地把自己的病例档案交给他。那时,他会宣读你是怎么信靠他为你神圣的医生,他话语的妙方和他圣灵的医治如何在你的生命中工作,因为你依靠这一切来医治你毫无怜恤的性情。当他看见你的信心和他的医治凭证时,他会完全地医治你,并欢迎你永远住在天国中。因此,“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

 

作者:约翰·派博.©渴慕神.网址: desiringGod.org

分享文本到: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