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太 5:20-26 修补破碎的关系(提姆·凯勒)

《生命的福音》讲义

登山宝训(4

修补破碎的关系

亲爱的听众朋友、弟兄姊妹,今天我们继续讲述“登山宝训”系列,我们探讨的题目是“修补破碎的关系”。我们来看马太福音五章20至 26节。

我告诉你们,你们的义若不胜于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断不能进天国。你们听见有吩咐古人的话,说:不可杀人;又说:凡杀人的难免受审判。只是我告诉你们:凡(有古卷在凡字下加:无缘无故地)向弟兄动怒的,难免受审断;凡骂弟兄是拉加的,难免公会的审断;凡骂弟兄是魔利的,难免地狱的火。所以,你在祭坛上献礼物的时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怀怨,就把礼物留在坛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后来献礼物。你同告你的对头还在路上,就赶紧与他和息,恐怕他把你送给审判官,审判官交付衙役,你就下在监里了。我实在告诉你,若有一文钱没有还清,你断不能从那里出来。

这是神的话语。

登山宝训要教导的是天国的道理。这段经文不断提到天国,你注意到吗?耶稣一次又一次谈到天国。这就是登山宝训的重点。当你读这段经文,你看到经文第3 节说:“因为天国是他们的。”第10 节又说:“因为天国是他们的。”天国是一份恩赐。这份恩赐是给那些相信耶稣基督并且愿意服在祂王权之下的人。当你在耶稣基督的大能之下,你就改变,你的生命彻底改变过来。如果基督信仰不会带来改变,也就没有什么别的意义了。如果你的生命没有改变,你就不是天国的子民了。这段经文就是要教导这个道理,特别是第20 节,耶稣说:“你们的义若不胜于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断不能进天国。”耶稣的意思是:当你进入神的国,你们的义、你们的品格都彻底改变过来,远远超过文士和法利赛人这些宗教领袖。

这节经文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最近我在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题为《你的孩子不会长大吗?》副标题是:“别担心,你可以用钱给他买来教育机会,你可以用钱给他请一个保姆。现在你还可以用钱给他买来良心吗?”这个故事很有趣,讲述美国纽约市的家长越来越担心孩子的成长,担心他们长大后不晓得分辨是非善恶。于是那里有一群道德教育工作者相继出现,他们举办研讨会,培训家长如何教导孩子道德价值观。这些道德教育工作者当然因此赚了大钱。这篇文章就是要探讨这个现象。

这个故事实在很讽刺。文章中提到那些道德教育工作者之所以能够赚大钱,因为无论是公立学校抑或是私立学校,都不想承担道德教育的工作。即使那些道德教育工作者所举办研讨会,也不喜欢采用“道德”这个词。因为当人们一说到“道德”,他们立即就会联想到受压制,认为那是狭窄的思想,因为有道德的人都是受压制的,而且思想狭窄,被视为懦弱无能的人。因此,即使那些研讨会也不会采用“道德”这个词。他们谈论的是品格,他们尝试教导人们如何培养品格和价值观,而这些价值观都不是建基于神或任何宗教信仰,因为我们不想成为“宗教狂热者”。我们不想成为法利赛人,我们不想胜过法利赛人的义。为什么我们不希望自己像法利赛人呢?显然是因为法利赛人太有道德、太虔诚了。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点道德,但不要太有道德。

这些人的努力注定是白费的,他们失败的原因至少有两个。首先,自古以来,所有智者总是这样说:“没有宗教信仰,就没有道德。没有宗教信仰根本不可能有道德!”你知道的,无论是俄国著名文学家杜斯妥也夫斯基(Dostoyevsky)、托尔斯泰(Tolstoy),还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Nietzsche),不同背景、不同宗教信仰的人都曾说:“如果没有神,什么就都可行了。”你看,如果世上有神,祂把自己的旨意启示出来,那么我们就得遵行祂一切的吩咐。可是,如果没有神,那么我们所作的一切,都只是个人喜好而已。你不可以说什么不道德。你可以说:“我喜欢这样”或“我喜欢那样”,但你不可以说什么不道德。要么有道德,要么没有道德,你不能只要一点点道德。

最近我又看到另一篇文章,讲述美国著名艺术家凯斯·哈林(Keith Haring)的生平。凯斯·哈林死于艾滋病。小时候,他在一个小镇长大,有一段时期,他对耶稣十分着迷,他成为了一个狂热分子,身上经常配带十字架或与基督教有关的饰物。他的家人都感到很苦恼,他们说:“啊,他跌入了深渊,他变得太有道德、太虔诚了。”过了一段时间,凯斯·哈林到了纽约市,过着放荡的生活。后来,他搬进了艺术家的聚居地,进入了艺术家的圈子。那时候,人们又觉得他不够道德,因此感到心烦意乱。

这些想法实在愚不可及。耶稣基督说:“你们的义要胜过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祂的意思是,文士和法利赛人之所以如此严厉和狭窄,并不是因为他们太公义,而是因为他们不够公义。那不是因为他们太有道德,而是因为他们不够道德。换句话说,那不是因为他们太狂热,而是因为他们不够狂热。圣经并没有教导我们凡事要采取中庸之道。圣经没有这样教导。相反,我们要这样看法利赛人:他们在热心、勇气和顺服方面十分狂热,但是他们在谦卑、体贴、智慧、怜恤,或款待方面却不狂热。

亲爱的听众朋友,如果你看到一个人自称是基督徒,但是他看起来却像一个法利赛人,他看起来令人讨厌,像一个狂热分子,每个人都说:“噢,天啊,他让每个人都感到厌烦。”问题不在于那个人需要采取中庸之道。问题不在于他需要少一点狂热,相反,他需要多一点狂热。那个人的义要胜过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问题在于那个人也许只是在某方面像耶稣,但他根本不像耶稣,他在智慧、爱心、怜恤、体贴、款待方面都不像耶稣。文士和法利赛人只是在热心、信念、顺服和勇气方面十分狂热而已。你明白了吗?要么世上有神,我们就有道德可言;不然,世上没有神,我们也没有道德可言。可是,你无法拥有一点点道德。耶稣在这里要说明的是:“如果你属我的国,如果你进入我的国,神就会在你生命中动工,使你拥有神的义,你藉着圣灵就可以拥有属神的品格,使你生命中的每一部分都改变过来。”

从第20 节开始,经文论到人际关系。在本节目余下的时间,我们会讨论人际关系的问题。事实上,在登山宝训余下的部分,耶稣告诉我们神的义不是外在的,神的义不像法利赛人的义一样只有外表,神的义是内在的,是不偏不倚的。神在我们生命中动工,使我们在各方面都拥有神的义,这包括我们的人际关系,神可以改变我们的人际关系,因此经文说:“你们听见有吩咐古人的话,说:不可杀人;又说:凡杀人的难免受审判。只是我告诉你们:凡向弟兄动怒的,难免受审断;凡骂弟兄是拉加的,难免公会的审断;凡骂弟兄是魔利的,难免地狱的火。”希腊文“魔利”一词是“笨蛋”的意思。耶稣说:“凡向弟兄动怒的、凡骂弟兄是拉加的、凡骂弟兄是魔利的,难免受审断。”

神在这段经文告诉我们,祂可以改变所有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得以改变,是至关要紧的,因为破裂的人际关系乃是痛苦的根源。我们经常拿破碎的人际关系来开玩笑,大多数的处境喜剧都以人们互相争吵和辱骂的情景作为题材。最幽默的笑话都是关于人们面对面互相辱骂的情景。最近我看了一本很精彩的书,叫做《史上最著名的辱骂》(The Most Famous and Best Insults in History),书中所记载的对话十分有趣。有一次,阿斯特夫人(Lady Astor)对前英国首相丘吉尔说:“丘吉尔先生,如果我是你的妻子,我一定会在你所喝的咖啡中下毒。”丘吉尔先生回答说:“阿斯特夫人,如果我是你的丈夫,我一定会喝下这杯有毒的咖啡。”这段对话十分有趣。破碎的关系经常被人拿来当作笑话的题材,当你只是把它当作笑话来看,而不是真的亲身经历,也许你会觉得很幽默。

我们当中很多人正因为破碎的关系而处于痛苦的境况。你知道吗?我们当中甚至有更多人正处于痛苦的境况,却根本不知道那是因为破碎关系而造成的。你与你生命中很重要的人关系破裂,你却说:“这并没有使我感到烦恼。”可是这破碎的关系却影响着你。当你真的亲身经历破碎关系,就一点也不好笑了。是的,当你听到阿斯特夫人和丘吉尔之间的对话,你觉得很好笑,但当你亲身经历,就一点也不觉得好笑了。耶稣基督在这段经文说:“天国的大能可以把神的义赐给你,使你的人际关系改变过来。”

首先,耶稣基督列出了所有人际关系的原则。我要再一次说明,因为这个原则实在发人深省,影响深远。这个原则表明,神在基督徒生命中所成就的义,超过法利赛人的义,这一点很奇妙。这个原则就是:没有爱就是犯了谋杀。没有爱就是犯了谋杀。

我们来看看耶稣怎么说。首先,耶稣在第21 节说:“你们听见有吩咐古人的话,说:不可杀人;又说:凡杀人的难免受审判。”耶稣说:“你们听见有吩咐古人的话,说”,祂不是指旧约圣经所说的话。当耶稣谈到旧约圣经的话,祂会怎么说呢?祂不会说:“你们听见有吩咐古人的话。”祂会说:“经上记着说。”因此,耶稣在这里说“你们听见有吩咐古人的话”,祂是指那些宗教领袖对旧约诫命的诠释和教导。事实上,耶稣要指出,当宗教领袖看到“不可杀人”这条诫命的时候,他们对经文的诠释只是停留在外在行为的层面上。他们认为只要你没有毁掉别人的身体,你就没有犯“不可杀人”这条诫命了。

接着,耶稣说:“不是这样的。”因为在圣经中,当神的法律以禁止的形式出现,总是包含其相对的意思。例如,圣经说“不可偷盗”,这也意味着“你必须慷慨施与”。因此,当你读旧约圣经的时候,你会发现,每当有人不慷慨施与,圣经说这就是偷盗了。你看,“不可偷盗”的意思是“你要慷慨施与”。“如果你不慷慨施与,你就是偷盗了。同样地,主耶稣说:“不可杀人”,这意味着每一个人都是宝贵的,拥有无限的价值,都是照神的形像造的。因此,我们绝不可把人当作一件物品看待,我们也绝不可利用别人,把他当作达致目标的一种手段。

耶稣给我们详细解释祂的意思,这个原则实在发人深省,也证明了我们有罪。耶稣说,只要你做了以下三件事情的其中一件,就已经犯了“不可杀人”的诫命了。首先,耶稣说,只要你把别人当作“拉加”,就已经犯了这条诫命了。“拉加”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无名小卒”。为什么耶稣会这么说呢?事实上,当你恼怒别人的时候,你不会这样骂对方。你会骂对方是“笨蛋”,骂对方是“蠢材”,但你不会骂对方是“拉加”。答案是这样的:耶稣所指的不是敌意,祂说的是漠视。这一点令人感到害怕。耶稣不是说:“如果你凶狠残暴,你就已经犯了‘不可杀人’的诫命了。”耶稣的意思是,如果你对人漠不关心,刻意避开人,无视他,完全不在乎他,把他当作不存在一样,你就已经犯了这条诫命了。冷漠其实是表达仇恨的最基本方式。

接着,耶稣继续说:“凡骂弟兄是魔利的,难免地狱的火。”耶稣在这里说,如果你骂人是“魔利”,就已经犯了“不可杀人”的诫命了。希腊文“魔利”一词也可译作“蠢材”。这里耶稣要指出:“这就是舌头的力量了。”杀人也意味着摧毁别人的声誉。更甚的是,你这样对人说话,那么杀人也意味着摧毁别人的信心。因为当你骂别人是“蠢材”,你只是为了要令对方相信你的话,当你使他相信你的话,认为自己真是一个蠢材,你就是把匕首深深刺入他的心。杀人不但摧毁别人的声誉,也摧毁别人的信心。

然后,耶稣更进一步说:“凡向弟兄动怒的,难免受审断。”“动怒”一词的字面意思是因充满恶毒而发胀。耶稣在这里其实不是指爆发怒气,祂说的是心存怨恨。耶稣说:“如果你向弟兄动怒,就是犯了谋杀的罪。”

使徒保罗竟然说自己在罪人中是个罪魁。保罗怎可以这么说呢?在保罗的时代,必定有很多罪大恶极的人,甚至有些人杀人无数,保罗竟然说自己在罪人中是个罪魁。那只是夸张的说法吗?有人说:“你知道的,牧师说话时都会很夸张,引人注目。也许保罗也只是夸大其辞而已。”保罗并不是夸大其辞,因为他明白耶稣的教导。对于理解圣经中有关罪的教义,这一点至关重要。

我很喜欢引用这个例子来说明:正如一粒橡树种子可以长出一棵橡树来,橡树就是藏在它的种子里,同样地,谋杀,甚至屠杀,就是藏在怨恨里。屠杀是什么吗?屠杀好比怨恨的种子得着养份和灌溉,在适当的环境下就会发芽生长了。保罗说:“在罪人中我是个罪魁”,他的意思是:“我知道杀人的种子就在我心里,只是这种子在我心里从未有机会得着养份和灌溉,而那个杀人犯心里的种子却发芽生长。因此,保罗说,我和那个杀人犯之间的分别,只是在于程度上的不同,本质却一样。耶稣在这里就是要教导我们这个道理。

现在你明白这个道理如何使基督徒以截然不同的态度去看生命吗?如果你意识到自己与世上最邪恶的罪犯之间的分别,只在于程度上的不同,本质却一样,那么你对每一个人的态度就截然不同了。基督徒从不会因罪恶而感到惊讶,他们只会厌恶罪恶。基督徒不会自觉优越,他们只会充满怜悯,因为他们说:“我和那个人之间的分别,只在于程度上的不同而已,只在于我领受了恩典,而他还未领受恩典而已。”

你看,如果你不是信徒,你认为自己与那些杀人犯不同,你的自我价值也只能建基于这个观念上。你不可能会这么说:“我像那个人一样,我也可能做出他们的所作所为。”你不可能这么说,你无法承认这一点,因为这会摧毁你的生命。然而,基督徒的自我价值却建基于神所赐白白的恩典上,而不是自己的成就或善行,因此,我们即使面对世上最坏的人,也可以怜悯他们,你心里明白:“那是我的弟兄,其实我也可能成为世上最坏的人。”我拥有这本性,我拥有这一切条件去行恶,只是因着神的怜悯,祂没有容让我心中的种子得着养分而已。耶稣说:“你是杀人犯吗?是的。如果你心存怨恨,你就是杀人犯了。你是杀人犯吗?是的。如果你对人漠不关心,你就是杀人犯了。如果你说长道短,你就是杀人犯了。如果你评击别人,你就是杀人犯了。”

你知道这条诫命多么令人害怕吗?同时这也成为我们的拯救。令人害怕的是,如果此刻你诚实面对自己,你就会明白这条诫命是多么发人深省。你会说:“我无法这样生活。”那么,你终于明白了律法在你身上所发挥的功用。对某些人来说,也许这是他一生中第一次明白律法的功用。圣经告诉我们,律法从来不是与神和好的基础,没有人因遵行律法而得以进到神面前蒙祂接纳。保罗在加拉太书3 章24 节说:“律法是我们训蒙的师傅,引我们到基督那里。”你明白这节经文的意思吗?如果有人心里说:“我实在无法做到。我希望能够活在这样的世界里。”你说“我希望能够”,这么说完全合情合理。人本该如此,我们本该有爱。耶稣说:“无论在任何境况中,只要你没有爱,就是杀人了。”你说:“我希望能够活在这样的世界里,人人都充满爱,然而,我自己却无法做到。我完全无能为力。我该怎么办呢?”一旦你开始有这种感觉,你就感到律法紧紧的抓住你,对你说:“我能够指出你该如何生活,却无法给你能力活出这样的生命。”

英国浸信会牧者司布真(Charles Spurgeon)说:“镜子能够让你看到自己的脸多么肮脏,却无法让你洗净自己的脸。”雅各布书告诉我们,神的律法就像一面镜子。神的律法引我们到基督那里,并对我们说:“现在你知道自己不足之处了,你能够与神和好,唯一的方法就是到神面前,说:‘主啊,耶稣基督为我受死,担当我的罪,替我活出完全的义,我愿意信靠祂,求祢因耶稣基督的缘故而拯救我、接纳我。’”这样,你就是让律法在你身上发挥其功用了。

然而,不仅如此,律法也给你莫大的盼望,因为圣经告诉我们,神的律法并不只是一套任意的标准。神的律法实际上勾划了神自己的荣耀和美善。耶稣吩咐我们去爱,因为祂就是爱。因为这正是神的模样,所以当我们接受耶稣基督,圣灵进入我们心里,我们便能够效法神的样式,也将要效法神的样式。神的灵在我们心里感动我们,改变我们,使我们效法神的样式。

最吊诡的是,一旦你承认自己是杀人犯的时候,那一刻你就不再是杀人犯了。除非你承认自己是杀人犯,否则你仍然是一个杀人犯。这实在很奇妙。你看,当你开始说:“我与一个杀人犯之间的分别,只在于程度上的不同,本质却一样。”你就会谦卑下来,你心里就会充满怜恤,你开始能够忍耐那些你从前无法容忍的人,因为你不再感到自己比别人优越了。当你不再轻看别人,不再自觉优越,破碎的关系也就消失了。当你开始说:“主啊,我承认自己是个杀人犯,正如你在圣经中告诉我们的一样。”你的心就开始溶化了,你的生命也开始改变过来。当你愿意承认自己并不愿意爱人,你的心门便会敞开,你的心溶化了,有爱在你里面涌流。除非你愿意承认自己不蒙神悦纳,否则你总无法蒙神悦纳。除非你愿意承认自己是杀人犯,否则你仍然是一个杀人犯。除非你愿意承认自己是蒙爱的,否则你无法看到爱在你里面涌流。只要我们承认自己是蒙爱的,神就藉此让我们谦卑下来,让我们成为充满爱、谦卑和怜悯的人。这实在令人惊奇!你愿意这样做吗?你愿意说:“主啊,我愿意在祢面前俯伏,承认自己是个杀人犯。”除非你承认自己是杀人犯,否则你仍然是一个杀人犯。

接着,耶稣还教导我们另一个原则。祂说:“你不再说长道短,不再骂人是蠢才,不再心怀怨恨,然而只是不再这样做还是不够,你仍然犯了‘不可杀人’这条诫命。除非你明白自己与人的关系破碎了、朽坏了,并且愿意去解决问题,否则你仍然犯这条诫命。”耶稣说:“所以,你在祭坛上献礼物的时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怀怨,就把礼物留在坛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后来献礼物。”也就是说,你与人的关系破裂了,这个问题很迫切,你该把礼物留在坛前,先去与人和好。耶稣要说的是:“你仍然未开始遵守这条诫命。除非你明白自己有责任竭尽所能去与人和好,除非你看到自己与人的关系破碎了,并且需要主动去到那人跟前与他和好,否则你仍然未开始遵守这条诫命。”

有些人会说:“好吧,如果我得罪了别人,他向我怀怨,也许我应该主动到他跟前与他和好。这节经文是这样教导的。”但是马太福音第18 章也告诉我们:“倘若你的弟兄得罪了你,你向他怀怨,你也要去与他和好。”无论是谁先得罪对方,你总有责任先去跟对方和好。圣经告诉我们,你要悔改。马太福音第5 章告诉我们:“你要悔改,你知道你的弟兄向你怀怨,就不要等他先来与你和好。你知道自己得罪了弟兄,你就要悔改。”马太福音第18 章告诉我们:“倘若你的弟兄得罪了你,你向他怀怨,你也要去与他和好。”不要等那弟兄先来与你和好。你要去与他和好,并且饶恕他。马太福音第5 章告诉我们:“你要悔改,你有责任先去与人和好。”马太福音第18 章告诉我们:“你要饶恕他,你有责任先去与人和好。”来到这里,也许有些人心里想:“这个牧师想得太理想了,他根本不知道现实世界到底是怎样的。这些教导真的不切实际。”我来问你一个问题:“你希望自己像耶稣,还是像祂的仇敌呢?”

我们花一点时间来想一想撒旦的光景吧。没有人践踏撒旦,都给他尊严,甚至连耶稣基督也承认他的权势。撒旦的仇敌若饿了,撒旦不会 给他吃。若有人打撒旦的右脸,他不会连左脸也转过来给人打。撒旦也不会去爱人。撒旦不会作这些事。没有人践踏撒旦,没有人苦待他。撒旦一点也不软弱;在神的国以外,他是最有权势的。正如我刚才所说,甚至连耶稣基督也承认撒旦的权力。撒旦感到快乐吗?他总是把自己的问题归咎于别人。他被心中的自怜蚕食了,他心中的苦毒如癌细疱一样,侵害他的灵魂。神不需要把撒旦的灵魂送到地狱里去,因为地狱已经在撒旦的灵魂里。同样地,一个心怀怨恨、骂人是蠢才的人也是这样。你认为他会感到快乐吗?

可是,我们来看看耶稣。耶稣一生中总是宽恕人。耶稣来到世上,为要爱我们,拯救我们。祂张开膀臂拥抱我们,我们却刺透祂的心。耶稣为我们受死,我们却讥笑祂。当我们还是这样的时候,祂在十字架上做了什么呢?祂是否说:“我受够了,我可以做的已经为你们做了,我已经忍无可忍了。”耶稣没有这样说。相反,祂说:“父啊,赦免他们。”耶稣复活以后,向人们显现,祂是否这么说:“听着,你要向我屈膝,俯伏在地,也许我会忘记你们在十字架上对我所作的一切。”耶稣没有这样说。相反,耶稣说:“愿你们平安。”耶稣说:“愿你们平安。”耶稣看到祂受苦所成就的工,就心满意足。你希望像谁呢?你来告诉我,怎样做才更实际呢?你说:“要这样爱人,要这样饶恕人,并与人和好,这样做一点也不切实际。”那么,你希望像谁呢?你来告诉我吧。

我们来看最后一个原则。耶稣在这段经文的结尾暗示了这一个原则,如果你没有依靠圣灵的帮助而遵行这诫命,与人和好,你就不配敬拜神了。耶稣的意思是:“如果你不愿意悔改并且修补彼此的关系,如果你不愿意饶恕并且修补彼此的关系,你就不配敬拜神了。”这意味着你该把礼物留在坛前,先去与人和好。经文也告诉我们:“你要当心,不然那审判官,也就是神自己,把你交付衙役,你就下在监里了。在那里你断绝与神相交。若有一文钱没有还清,你断不能从那里出来。”这听起来好像一个警告,然而,这也是一个应许。有些人会问:“我如何得着能力呢?我如何得着能力这样做到呢?”答案就是敬拜,藉着敬拜去认清自己的身分。你确信自己是一个蒙恩得救的罪人吗?抑或你是一个法利赛人呢?你确信自己完全是因着神白白的恩典而得救、蒙神接纳吗?你越是明白这一点,就越发得着改变,你就能够饶恕人,能够爱人,能够除去忿怒。你就不再向人动怒,不再骂人是“拉加”,不再骂人是“魔利”了。

我一生人最讨厌的就是别人在约会中迟到。如果我说:“我们约定晚上七时见面”,你却迟到或失约,我就会很生气。多年来,我一直都是这样。有一次,我负责主持一个婚礼,婚礼在晚上七时举行,我却以为是七时半。事实上,婚礼在晚上七时开始,我却以为七时半才开始,我提早了十五分钟到达,当我在七时十五分到达教堂时,发现婚礼已经开始了。我只好坐在礼堂后面,直等到整个婚礼结束为止。你无法想象我当时的感受,实在难以形容。那时有另一位牧师在场,他帮助一对新人主持整个婚礼。可是我实在感到万分羞愧。

婚礼结束后,一对新人对我的响应实在令人难以置信,他们立即来安慰我。他们走过来对我说:“这些事任何人都会遇到的,不必介怀。你给我们作婚前辅导,实在好得无比,这已经给我们很大的帮助了。请你来参加我们的婚宴吧。我们甚至不会再提起这件事。”一对新人安慰我,使我平复过来。让我告诉你一件事:自此之后,我有没有再因为别人迟到而生气呢?有的。当我忘记了这件事,我又会因别人迟到而生气。只要我记起那天所发生的事,只要我记起自己对一对新人所做的事,也记起他们怎样安慰我,只要我一记起,我就无法再因着任何事情而对任何人生气了,因为我记起自己的身分,我记起他们所做的一切。然而,这只是人所做的事情;耶稣基督所做的,岂不是更有能力。当你明白耶稣基督为你所做的一切,你的人际关系就会改变过来。

我们何时开始实践这个真理呢?当你听完这篇信息,你又回到自己忙碌的生活中,你有很多事务要处理。有些人只喜欢与某一类人接触和交往;有些人非常专注自己的问题,不想跟任何人交通;有些人十分害羞,害怕与人接触。你知道你要何时开始实践这个真理,使你的人际关系改变过来呢?就在你听完这篇信息的一刻开始。你可以突破旧有的模式,改变旧有的习惯,你可以说:“没有爱就是杀人。”

我要说最后一点,如果你认为以上的说法毫无意义,也许因为你根本就是一个法利赛人。请不要往后看,继续前行吧。法利赛人这么说:“神会因我的善行和天国公民的身分而接纳我。”结果,你永远无法改变破裂的人际关系,因为你不知道自己是一个杀人犯。你以为自己与一个真正犯了谋杀的人之间有天渊之别,而不是程度上有所不同。亲爱的听众朋友,你要来到耶稣基督面前,对祂说:“我知道自己不可能成为义人。主耶稣基督,求祢把祢的义赐给我。”当你愿意这样做,你就能改变过来,你可以进入天国。不然,审判官把你交付衙役,你就下在监里了。

我们一同祷告。

亲爱的天父,感谢祢赐下祢的爱子耶稣基督。感谢祢,祢既然赐下祢的爱子,祢也赐给我们一切。求祢帮助我们实践祢的真理,使我们的人际关系改变过来。不但如此,求祢帮助众教会的弟兄姊妹明白这个道理,并实践出来,向世人表明祢是真神。当世人看到弟兄姊妹合一的心和爱,就知道祢是又真又活的神。天父啊,求祢在我们的生命中成就这一切。祷告奉耶稣的名字,阿们。

分享文本到:

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