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教会与文化(提姆·凯勒)

文/提姆·凯勒
译/杨基 校/玲波

一、文化之争

在当代福音派里,最容易引起分裂的问题就是基督徒应如何处理他们与文化的关系。传统上讲,美国福音派大多对文化持冷漠的态度,他们认为这个世界终将灰飞烟灭,所以最要紧的是挽救更多的灵魂。如果我们能救更多的灵魂,社会就会“每天进步一点点”。仍有很多美国教会和基督徒持守被称为“敬虔主义”的立场。然而,在过去一代人的时间里,美国社会的道德价值观和态度发生了很多根本性的改变,这使很多基督徒感到与他们自己的社会脱节,觉得需要回应这些改变。除了这种敬虔主义的立场以外,还有其他三种处理教会与文化关系的策略。

第一类,我称为“保守的行动主义者(conservative activists)”,认为今天主要的问题是人们缺乏绝对的道德观念。他们认为基督徒变得太世俗,与这个已经不再相信绝对真理的文化没有什么分别。按照这个观点,他们鼓励年轻人恢复基督教世界观,并且要占据文化、经济的上层。保守的行动主义者(conservative activists)希望实现一个保守主义版本的“精英团体的长征”(类似1960年代的年轻激进分子过去三十年中所为)。这个群体花很多精力在政治事务上,并围绕一些社会问题(如堕胎、同性婚姻、父亲形象、禁戒嗜好的教育等)参与草根社会运动。

面对这些改变,第二类则正好相反,他们认为教会太脱离世俗。这个群体我称为“福音派关怀主义者(evangelical relevants)”,他们抱怨基督徒被外界视为一群充满敌意、喜欢谴责别人的人,说着普通人听不懂的语言。按照这个观点,我们的社会把基督徒看做只关心他们自己成长却不关心世界苦难的一小群人。所以,教会应该更关心人的需要,而不是谴责人们缺乏道德观念。基督徒应该通过反抗社会的不平等和不公义来体现爱和真理。

还有第三种途径,在最近十五年来影响力日增。我把他们称为“对抗文化主义者”,他们说教会的主要问题在于教会一直试图改造世界成为教会的样式,他们认为这是“基督教世界的错误(Christendom mistake)”,这样做的必然结果是教会最后被世界同化。试图进入精英机构(保守的行动主义者的目标)只会使教会变成世界上的又一个权力投机者。试图通过满足人当下的需求来赢得人心(福音派关怀主义者的目标)只能使教会沦为提供各样服务的消费超市。这种观点认为教会应该跟随基督“出到营外” (针对敬虔主义),与穷人和社会边缘者认同(针对保守的行动主义);教会需要拥有深刻、丰富、合乎礼仪的敬拜(针对福音派关怀主义),重塑基督徒成为一个新的社会群体,教会应该作为教会(一个不一样的社会群体)在世界面前作见证。对抗文化主义者承认基督徒当然活在世界上并且有世俗的职业呼召,但在这些世俗职业中,他们和其他任何人一样,就是好公民和好邻居而已。他们根本不应该尝试去改造周围的环境。

这四类就像地壳构造一样,时不时来点地震和火山爆发。每群人都号召教会做不同的事,时常彼此攻击。他们的主张和实践让那些拿不定主意的观望者困惑不已。

 

肯定

首先我们要注意,这四种不同的途径——从三万英尺上空看——是多么地互相补足:

教会缺乏切实有效的传福音是今天的一个主要问题吗?当然是。福音派在美国社会影响力的最高点是在1830年代,后经一系列强有力的复兴运动使教会的人数和活力都得到增加。

基督徒在许多文化经济领域都大大欠缺代表性是主要问题吗?绝对是。在视觉艺术、文学诗歌、戏剧舞蹈、学术哲学、法律哲学、学术智库、重要的研究性大学、领导思潮的杂志期刊、高端新闻媒体、多数基金会、公共电视、电影、高端广告机构中,很少或几乎听不到基督徒的声音。当然也有个别例外,但他们也只是些单独的个体而已。他们的作用不是表现于一个密集的社会网络中——一个可以让信徒在其中互相支持、鼓励,并彼此坚固的社会关系网。

福音派教会本质上仅存于亚文化之中,他们无法向绝大多数美国人讲明福音,并被看成只关心权力不关心公益的一群人,这是当今的主要问题吗?当然是。罗马帝国时代,早期的基督教主教们与穷人和弱势群体互相认同是广为人知的,以至于——虽然他们当时还是一个少数人的宗教,但人们却认为他们有权代表当地社区说话。很有意思,关心穷人和弱者却成了教会形成文化影响力的主要原因。如果当代教会不和边缘者站在一起,那么教会自己就会沦为边缘者。这就是神(不乏诗意)的公正。

基督徒团体本身的浅薄是问题的主要部分吗?人们见到,当福音派基督徒一边禁酒,一边却和其他人一样,表现出个人主义、崇尚消费、物质主义及追逐权力等特点,当然,他们的浅薄就成了一个巨大的问题。所以,对抗文化主义者批评福音派的狭隘及其在文化上与世俗妥协是非常有道理的。

关于教会与文化的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他们各自都指出了其中一个关键部分。

分享文本到:

发表评论

×